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军的尝试

  

  

  特种作战不是培养出來一两个特种兵就是万事大吉,他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和立体的整套作战体系,沒有全套的理念和体系,就算你培养出來几个特种兵也无济于事。

  而这种体系,除了你俘获的是高级军官之外,一般的作战人员根本就不清楚体系真正关键在哪里,最多也就只能提供选拔标准,一些训练标准,以及自己掌握的某些方面的作战特长。

  想要通过俘获一些普通的作战人员,就培养和训练出一支真正的特种部队,那基本上是白日做梦,正是清楚的知道特种部队真正特殊在那里,杨震才对郭炳勋最担心的事情,反倒是不以为人。

  只是让过度自信的杨震,与有些担忧的郭炳勋都沒有想到,郭炳勋的部分担忧并非绝对是杞人忧天,在此战过后,饱受这支部队带來的重创的关东军,虽然在此战之中沒有俘获到一名活的成员。

  但根据此战以及以前历次与这支部队交手的经验,在抗联首次大规模实施特种作战的打击之下,倒也算是知耻而后勇,也着手开始组建了一支类似的部队,尽管不清楚抗联训练这支部队的训练体系,但是日军也靠着自己经验的摸索出一套的训练手段。

  同时在武器配备上,根据新出现的情况,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试图也制造出來可以与抗联抗衡的轻武器,但死抱着全装弹药观念,讲究远射和高精度射击观念不放的日军,在仿制使用六五子弹和七七子弹的四零式自动步枪失败后,给自己组建的这支部队配备的,还是日军制式的装备。

  尽管也配备了一些南部式的冲锋枪,并补充了一部分他们新研制手枪以及缴获的抗联苏式手枪,替换下來日军制式的,性能不可靠的南部式手枪,但大部分配备的还是日军制式的武器,最多只不过是将他们那种基本上与士兵身高差不多的步枪换成了骑枪。

  而且不仅武器装备还保持与步兵相同,对这支部队的训练方式,也不过是普通侦察部队训练方式上只做了少量的改动,重点放在了化妆侦察上,至于其他的方面并未比普通的侦察部队,有什么根本性的提高。

  关东军虽然组建了同样的部队,也采取了一些类似针对性的训练,但沒有掌握特种作战体系,选拔的时候也只是从各个搜索联队抽调普通部队官兵,并未进行特殊选拔和训练的关东军,搞出的这支部队是画虎不成,连猫画的都不像,整个一个不伦不类。

  倒不是日军在步兵火力上,不想压制不住当面的对手,在组建这支部队的时候,对武器装备的压制和选择,也沒有少折腾,而且进行了大量的新武器研制,但纠结于多方面的原因,最终配备的武器还是普通的步兵武器。

  日本大本营的观念实在是有些过于保守,虽然在战场上缴获了不少抗联的四零式步枪,以及两支抗联直属侦察旅装备的全自动步枪,尽管他们也承认这些轻武器的射速惊人,精度也很理想。

  但却对这些武器,使用有效射程只有四百米的短步枪弹很是不屑一顾,认为其有效射程太短,无法进行远距离的狙杀,并不符合日军一向的作战习惯,虽然射速高提高了单兵作战火力,而且因为弹药长度缩短,可以提供携带的弹药数量,可这一个缺点,却将所有的优点统统的抵消。

  虽然日军也曾经尝试仿制了一些这种武器,却依旧固执的使用了日军制式的六五和七七口径全装药子弹,结果却发现,这两种原本性能优良的武器,在换上他们印象中本应该更具威力的这两种子弹之后,根本就无法使用。

  即便三发点射的时候,其也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精度,经常第一发子弹射击精度还可以,但后续的子弹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而且换装日军制式弹药之后,连射产生巨大的后坐力也让矮小的日本士兵承受不了,这种精度,是一向讲究射击精度的日军无法接受的。

  但是如果连弹药都换掉,这让一向精打细算的日本人很难接受,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支抠门的连冲锋枪都不愿意大量装备的军队,那里还会量产这种高射速,又是人手一支,射程近,又不能使用日军制式弹药的全自动步枪。

  正像杨震所说的,即便少量生产给特种部队使用,他们也不情愿,而且对于日军來说四零式步枪虽有一定的拼刺能力,其装备的三棱刺刀杀伤力,也要高于日军装备的剑式三零刺刀,在战场上被捅上,就基本上已经无法救治。

  但是缺点是枪身太短,拼刺刀的时候很吃亏,也同样很难满足日军对白刃战的要求,即便是与日军制式骑枪相比,也差的太多了,其高射速在战斗之中弹药的消耗量,在日军高级将领看來,也是日本国力难以承担的。

  尽管下面的基层军官对研制和配发自动步枪,以便在步兵火力上能与抗联相抗衡的呼声很高,甚至很大一部分军官,要求直接仿制抗联这种制式步枪,但对于日军高层來说,射程近、浪费子弹,拼刺刀又吃亏的四零式自动步枪,除了射速高之外,总体來说就是一种垃圾。

  虽然在下面强烈呼吁之下,日本大本营也通过潜艇运输的方式,从德国搞來了G四一式半自动步枪以及图纸,并根据这些图纸,试图在不大量调整,还是使用日军制式弹药的情况之下,对三八和九九式步枪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但出于节约子弹的目的,日军高层依旧不愿意将这种改良型的步枪,投入一线作战部队,再加上经过改进后的步枪,性能也实在不咋地,根本就无法满足需要,尤其是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制式六五步枪子弹,根本就承受不了自动射击方式,一旦连射很容易出现在大正十一年式机枪身上出现的弹壳断裂毛病。

  三八式步枪的撞针和枪身强度,也难以承受高射速带來的考验,几天下來,撞针就被打成了秃子,或是干脆断裂,对枪身造成的损害,也相当的大,使用十一年式轻机枪弹药,倒是可以。

  但对于日军來说,步枪不能使用步枪弹,只能使用机枪弹,那还叫做步枪吗,而且即便使用专用轻机枪弹,可子弹如果在射击的时候如果不涂油,一样也经常出现卡壳的情况,甚至比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卡壳的频率还要高。

  可要是像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一样,在步枪上再安装一个油壶,那结构又太过于复杂不说,也不是一回事,机枪装油壶,在世界上也有先例,这不是日军的特例,但步枪上也装油壶,那可就是让人笑掉大牙了,谁见过步枪上,还装一个专门为子弹涂油的油壶。

  如果使用九九式步枪改装,虽说沒有这么多的毛病,但是枪械明显超重,连续射击的精度不理想,后坐力大的难以承受不说,对枪身结构带來的损失,也沒有比使用三八式步枪改进好到那里去,最关键的是这种改造,并未比新造一支步枪的消耗少到那里去。

  想要走捷径的日本人,只想着事半功倍,却忽视了枪身结构不同,对改造带來的影响,况且德军的这种半自动步枪,本身就是为了应对战场急需的应急产物,在德军之中都不受自己人的欢迎。

  日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德国人那里搞來了所谓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试图借鉴德国人的经验,在自己制式步枪身上改进出一种半自动步枪而搞出來的这种步枪,与他们的原型枪在德军之中受到的评价一样,都是相当的低,甚至在日本人这里,因为枪身结构的不同,造成使用上的不足,在实验的时候就沒有通过。

  原本想要走捷径,又不甘心去仿制一个原來自己一直瞧不起对手武器,直接仿制原厂货又感觉丢面子的日军,花了不小的代价,搞來了一堆的却是废品,最终进口的一千支德制自动步枪,被丢给了比较容易获得七九子弹的中国派遣军驻扎在华中的部队。

  后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缴获了部分美军使用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则干脆将口径改为日军制式的七七口径子弹之后,仿制了一部分这种发射全装药子弹的半自动步枪,至于美制的M一式卡宾枪,虽说射速更高,也更加的轻便,但被认为还不如抗联的自动步枪,不仅高层人物嗤之以鼻,下面的部队也沒有人喜欢。

  只是这种半自动步枪相对抗联來说,只能是一般的射速,虽说比较受日军一线官兵的喜欢,但却依旧被日军高层之中某些掌握实权的人士认为弹药消耗过高,日本国力难以承受而沒有大量的生产。

  最终这种本身因为生产工艺低下,比缴获的美制原厂装备性能降低很多,改为七七口径弹药之后,虽说质量更加下降的仿制品,但依旧可以称得上性能不错的武器,至少在火力密度上,要远远的高于手动步枪。

  如果真的投产,并装备到一线作战部队,至少部分可以勉强和抗联装备的四零式步枪抗衡,并完全可以与美军装备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抗衡的轻武器,在已经无力大量增加轻机枪配置的情况之下,只生产了一部分配属给了中国派遣军,作为步兵小队加强火力,配属给各个据点以抵抗共产军沒完沒了的骚扰。

  在屡次实验都不成功之后的日军,好不容易找到一支勉强适合自己的,却因为自身高层很是有一些能量大的人,死抱着老观念不放,依旧固执的认为自动武器精度差,浪费弹药,是日本国力难以承受的,满嘴还是装备一支百发不中的步枪,不如装备一百支百发百中的步枪老观念。

  面对几乎所有对手装备的轻武器,都超过自己的现状,始终在强调以战术上的调整,來面对优势火力的敌军,大本营以那位前参谋总长为代表的诸多元帅级人物,一直在强调以武士道的精神,去和对手拼所谓的意志和精神,而不是从根子上,去想办法解决问題。